首页 注  册     |     登  录
先模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先模人物

以实干笃行 铸“希望之星”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

—— 记新华粤集团2024年度希望之星  林宗拓先进事迹

林宗拓.jpg

    林宗拓,2015年进入华信公司工作。在集团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及华信公司的悉心培养下,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在思想和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艺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岗位,深入现场逐一攻破生产难题,为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多次被集团和华信公司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员工。

    勤思善学,勇于创新。华信公司作为两头在外的公司,生产装置通过吃“杂粮”产出各种优质产品。这就意味着装置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操作要在安全的条件下灵活多变,适应各种原料的生产要求。为应对生产的各种不确定性,他查阅资料,向前辈学习经验,并对所有原料一一记录,建立了生产参数档案,方便查阅、比对。

    为保证装置及储罐的最优运行,他积极思考,对多项问题提出技改技措方案,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增强了装置频繁开停的安全性。

    2024年,为适应新产品生产,林宗拓根据装置已有条件和环境,提出新增分馏塔塔底自循环线,经多方论证,获得一致认可。该项目竣工后,实现了塔底产品自循环,避免了塔底液位不稳定导致塔底泵抽空的现象,同时贬值产品收率由原来的5.5%降低到2%,提高了效益。

    2024年下半年,华信公司罐容周转频次增大,但D区出料量仅为5.2吨/h,严重影响了罐容调度中转。林宗拓凭借对罐区的熟悉和多年数据的掌握,提出对D罐区分馏单元出料管线进行技改,再次得到华信公司的支持。经过技改后的D罐区,出料量由原来的5.2吨/h提高到25.2吨/h,大幅提高了D罐区周转率。

    灵活应变,勤恳实干。华信公司生产经营一直坚持“以快制快、以变应变”的原则,较好地抓住市场行情,保住多年的经营成果。而这些快速决策,需要以装置为保障,如何在已多次技改的前提下,继续优化,适应吃“杂粮”,一直是林宗拓的工作重点。

    2024年初,工业用碳十粗芳烃原料大量堵库,产品供应不足。为使原料快速转化为产品,以他为主的工艺小组创新提出加氢稳定塔并入切割系统的使用方案,不仅可提高原料处理量,又可分担导热油炉用能不足的问题。方案实施后,原料处理量由原来550吨/天提升到770吨/天,较好地适应了市场行情变化的需要。

    在一次例行巡检中,发现上游工业用碳十粗芳烃来料受到污染,他立即向经营团队和上游厂家有关人员报告,迅速安排人员根据碳十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控。通过加盲板隔离、手阀处打上铅封防止误操等紧急阻断方式,为后续处理和取证奠定了基础,有效避免了证据链不清和二次污染。

    披荆斩棘,精益求精。2023年期间,华信公司有6条旧管线需要完成工艺处理后进行施工割除处理。该6条管线都是长达十年以上的废旧管线,且没有完整的流程图。接到任务后,林宗拓埋头将该6条待处理管线的现场流程梳理出来,并且编制好工艺处理方案。当年9月下旬,茂名石化要求部分公司瓦斯管线技改。因该管线涉及多家公司的瓦斯使用,为了不影响多家公司的生产任务,他在管线工艺处理、动火技改、气密赶水、置换投用等环节全程跟踪,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纰漏发生,确保了该管线技改如期完成并投用。

    2024年6月,由于生产经营调整需要,集团与茂名石化初步协商,新增一条通过华信公司返送回炼油分部作为催化装置生产原料的物料管线。该项目关系到集团产业链发展,是集团的重点项目。林宗拓接到管线编制方案任务后,本着既满足高标准管输、又节约投资的原则,凭借对华信公司在炼油分部管线的掌握,编制出既能满足管输要求、又充分利用华信公司原有管线的方案。经与炼油分部、设计和施工单位对接,得到认可,为集团产业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前进的步伐永远在路上。“成绩是过去的,永远都要用心做好眼前的工作。”林宗拓以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激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精益求精履职,是公司披荆斩棘谋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更是广大员工对照学习的鲜活典型。